提前60天购票,可想而知,这里面会有多少人囤票以徐徐安排自己的归程。佛山商和商务租车公司负责人就来详解一下春运购买问题,除了造成供票紧张,也将造成铁路部门的误判。通过提前订票本是方便公众安排自己的归程,铁路公司也能比较准确的预测客流,做出更为妥当的运力安排。而这种大范围的囤票,除了加剧紧张气氛,也扰乱铁路公司的安排,加剧了双方的紧张感。
2016年春运火车票11月26日正式开售,尽管距离猴年春节还有两个多月时间,火车票抢购大战已硝烟弥漫。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一线城市发往热门地区的车次,放票后不久就显示无余票,部分车次在1分钟之内“秒光”。其间或有刚需,也不乏早期囤票之人,长期以来,我们对春运一票难求充满怨言,既骂黄牛天良丧尽,也骂铁道部应对无方。然而,公众却浑然忘了,自己的囤票行为,其实加剧了车票紧张状况,而在这种一边囤票一边骂黄牛、铁路公司中,放大了自己所受的伤害,掩盖了那些根本没抢到票的人声音。物资匮乏的年代,我们一直强调囤的作用,以备不时之需,甚至我们写成优美的故事来警醒后人,如光唱歌不囤粮的知了就饿死在风中,深懂屯字秘诀的小蚂蚁却温暖过冬;“深挖洞,广积粮”同样是囤的运用。即使物质丰富如今天,也陆续发生过囤粮、囤盐、囤绿豆大蒜等诸多事件,一路走来颇有点如梦如幻之感。只是,当我们将车票囤积起来时,多少让人心生异样之感。
当然,这里有个症结必须正视,即铁路运输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出行要求,或是由于时间不便,或是由于班次不充足。在这种情况下,囤票便成为我们的集体行为,佛山2016年春运租旅游大巴回家过年成为一种颇具荒谬感的记忆。谁都无法免俗,谁都想自己出行便利最大化,由集体性的恐慌,演绎成集体性囤票,铁路公司也就更为捉襟见肘了。囤票之举,看似自私,往深里追溯,实是回家的焦虑,是乡情的急切。看到此中情愫,想来公众又能宽容人性之弱点。然而,我们仍然要看到,那些能够囤票的,多是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之人,这对广大依靠排队购票的农民工来说,是极不公平的。
提前60天购票,可想而知,这里面会有多少人囤票以徐徐安排自己的归程。除了造成供票紧张,也将造成铁路部门的误判。提前订票本是方便公众安排自己的归程,铁路公司也能比较准确的预测客流,做出更为妥当的运力安排。而这种大范围的囤票,除了加剧紧张气氛,也扰乱铁路公司的安排,加剧了双方的紧张感。我们看到,铁路部门今年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,更改退票收费规则,希望能抑制囤票行为。但这种举措能多大程度上缓解囤票之痛,尚不可知。不过,有些人肯定会认为,如果不这样囤票,也得找黄牛想办法,如果再换用其他方式回家,成本更高,则囤票仍将成为惯性。那么,铁路公司的应对举措就很难奏效,最多是多罚没几块手续费而已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与其让民间指责铁路公司管理不当,或质疑囤票者道德有瑕,不如从技术手段上对这种大规模囤票进行干预。以大数据之之力,收集每一个人身份证名下在一个时段内有多少张同方向的票,对超过合理限度的予以限制购买,并将此行为纳入诚信档案记录,这从技术上并不存在难点。如果说这种行为过于刚性,那么,不妨辅以更为温柔的落地措施。例如,动员各大企业提前公布确切的放假日期,由铁路公司上门提供服务等,这等措施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囤票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