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多的百年古村不仅成为几代佛山人乡愁的依托,更传承着岭南文化的底蕴与魅力。首批13个古村所有项目开工率超过八成,完成率达到60%。根据古村落活化升级的量化标准《佛山市特色古村落活化升级初见成效验收评分标准》,达到80分的才能称为“初见成效”,达到90分的为“成效显著”。“今年首批13个古村落活化升级的目标是达到‘初见成效’层次。
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,古村难以避免落入被人为破坏的险境。为了对这批百年古村妥善进行保护、活化,2014年底佛山提出将城市升级向乡村延伸,将城市活力向乡村辐射的总体要求,并出台了《佛山市百村升级行动计划建设方案》。该《方案》提出在2015年至2016年间,佛山要完成108个具有规模和示范作用的村居的改造提升,其中包括30个特色古村落、30个城中村(旧社区)及48个新农村。
“古村落要真正得到全面保护,应该立法,通过地方性法规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、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责,编制保护规划,划定核心或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区、风貌协调区,按不同要求进行保护。”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已有不少村通过采取一些行政手段,比如建立优秀建筑名录,将30个古村落的历史建筑先纳入进去,予以保护。
引文化之“活水” 打造“一村一品”古树,古建筑、牌坊、石巷……随意走进佛山的古村,每处景观、每个细节无不散发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“活化古村落一定要差异化,要与当地传统的特点结合起来。”佛山市市长鲁毅称,活化古村落第一步是要改善居住环境;其次,要挖掘各种文化创意,凸显岭南文化特点,“要以文化提升城市的品质,这样古村落才能可持续发展。”为了充分挖掘佛山古村的文化内涵,赋予其新的活力,根据30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、文化样式与特点及现有优势与提升空间,市文广新局对各古村落进行了针对性分析,提炼古村落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的个性化活化方案。
“古村落活化是一个持续性的工程,不可能政府投入一笔钱就能将几百上千年的古村弄活,这需要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。社会资本的参与,是实现古村落活化的重要因素。”作为首批活化的古村落之一,2014年至2016年,烟南村古村活化投入共为779万元,其中各级财政出资568万元,村集体投入161万元,社会资金50万元。“烟南村活化过程中投入的社会资本,主要来源于当地村民、企业的募捐,然后用来策划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。”